摇小树Vol.9 | 给自己一个拥抱

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认真的想想,虽然隐约觉得自己应该好好想想人生后面的路,但是总觉得可以再等等。

但是这几年的事和这次疫情后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好好想想。感觉过去的十几年,从年少轻狂到比较稳重,在社会上漂学会了一些活着的技能,但是自己知道骨子里的性格并没有变。零几年在北京闯荡的热情早就被冲淡,虽然不甘,但也慢慢接受了,激情慢慢消亡,活着感觉是个惯性。可现在现实逼着我必须好好想想人生的下半场该怎么踢,是防守还是反击?还是打平就行,还是努力再进一个?其实我也不知道,也许是有些恐惧。怕失去。我的心态在这近一年不断的高涨崩塌,一直循环。

最近听到一句话才让我释怀。
问: 如果被生活打败了怎么办?
答: 那就躺下,好好休息,告诉生活你是可以被打败的,但在被打败之前,请继续努力….

摇小树Vol.8 | 一种喝的文化

有人说每一个文艺青年都想开一个咖啡馆

其实到现在已经不是文艺青年想干的事情了,看看瑞幸们,中国式互联网加上资本的加持,这个行业更像是一场团购式的资本游戏。在互联网人的眼里咖啡不是饮品,而是流量入口,仅此而已,追求的是效率和标准化。

但是我心中的咖啡馆更像是一种空间介质,他有商业也必须有气质。

所以关于咖啡和咖啡馆这件事,还真的有研究过。从咖啡豆开始,阿拉比卡(Arabica)与罗布斯塔(Robusta)的区别,不同产区不同风味,包括设备,全自动和半自动咖啡机的差别,不同品牌的差别。并且买了台火箭的R58好好的体验了一下。

而折腾一遍后,却更喜欢手冲咖啡.。也学因为手冲更能保留咖啡原有的风味。而且手冲是门手艺,对水温的控制,粉的研磨度,冲的流量手法,其实都微妙的影响。理论上讲喝的每一杯都具有唯一性,就像乐手演奏,曲子里有他独特的味道….

慢慢的,越了解越敬畏。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就像中国的茶。只不过茶里有道,咖啡有术。

摇小树Vol.7 | 小黄

童年总会有几件事让人记忆犹新,其中一件是关于小黄的。

大概在我六七岁的样子,有一次回爷爷家,发现家里多了一只小黄狗。因为家里从来没有养过宠物,所以见到小黄的时候特别的开心。

听爷爷说这是前几天在门前捡到的小野狗。一直停留在门口,爷爷索性就带回家养了,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宠物用品,没有狗粮,也不会把ta当宠物养,人吃啥ta吃啥。爷爷家在海边,所以小黄顿顿有鱼吃,长的很快。

村里的狗是有野性的,而小黄平时都在家里呆着,偶尔也会自己到村里溜达…有一次我带ta到河坝上去玩,突然他挣开绳索跑出去出去,吓得我一路追了出去。最后他居然逮到一只兔子叼了回来。

过了一年,爸爸去看爷爷回来后告诉我小黄不见了,听说是被村里的人打死吃掉了.....当时我心里很伤心。从此以后,每次去爷爷家看到小黄吃东西用的铝盆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难过,有时候有些感情我们说不清道不明,可是偏偏却刻骨铭心。

摇小树Vol.6 | 关于喝酒这件事

我可能是北方人里最不能喝酒的的那个。

关于喝酒,在北方其实是生活中日常且特别有仪式感的沟通方式。不论大事小情,没有一顿酒解决不了的。开心了喝,不开心也要喝,大事要喝,小事更要喝。而且关于酒如何倒,座位的次序,该怎么敬酒,几乎是北方男人从小就要学习一门技能。一点都不亚于吃西餐的那些规矩。

记得10几岁的一个春节,我终于获准参与到这个家族成年男性吃饭的餐桌,并且开始长达几年的倒酒生涯。那时候我没有位置,只能站在炕前,为大人们倒酒, 但还是很高兴,因为我知道从那一刻开始,他们开始慢慢不把我当小孩子看了,并且我也可以喝酒了。工作后我也时不时的喝点,但也就两瓶啤酒的量。

前段时间我开始喜欢喝白酒和威士忌,跟吃辣一样够劲儿。

摇小树Vol.5 | 动态生活

出来这些年去过很多的城市,不是旅行,应该算是“旅居”吧。

其实就是到不同的城市赚钱打工,有人说干互联网的叫“互联网民工”,我这应该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了。
年轻的时候在外面漂泊,特别想要个安定的生活状态,所以总是买很多东西,特别是厨房用品,锅碗瓢盆,虽然平时也不怎么做饭,但是感觉能在家做饭吃是一个安稳的象征,更有家的感觉,虽然自己的厨艺并不怎么样。所以面临搬家的时候就比较慌了,大包小包,各种纸箱,有时甚至多到一辆车都不够拉装,感觉特别麻烦。

而现在早已经习惯了这样“动态”的生活,相反固定在一个城市反而会感到不安,东西控制的也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尽量一个背包加一个旅行箱就可以搞定。

生活不易,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心态,有时做一些减法可能会更轻松。

摇小树Vol.4 | 灵感马桶

曾搜索过“灵感”这个词,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通常搞创作的学者或科学家常常会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状态的想法或研究。

现在做什么事情好像都需要灵感。比如作家需要到村里找,画家需要到山上找,导演需要到姑娘家找。

而我比较喜欢坐在马桶上找灵感。

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还是安静、方便、舒适......

现在的手机很智能,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你有个想法可以迅速的用手机进行查找,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帮你分析,如果需要采购什么东西,下载什么资料,可以有一堆应用帮到你,甚至一泡屎的功夫这件事情就解决了。

但光有手机还不行,如果没有马桶,你蹲在那里解决这些事是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技巧的。

所以现在的马桶设计的也特别讲究人体工程学,久坐不累,而且还有加热。

我最近买的马桶竟然还有提醒功,掐好时间,20分钟找灵感有理有节。

摇小树Vol.3 | 能打电话的相机

我的第一部手机是西门子的3618,记得特别清楚,是黑色的三防手机,单色的屏幕,特别小,打开后还带着红光。记得当时花了2000多块,应该是3个月的工资。

第一部数码单反相机是尼康的D70s,应该是800w像素,当时算是高像素,配了两个镜头,一个是原厂50 1.8的定焦,一个是24-70适马的副厂变焦。每次带着出去拍照感觉这身行头特别有仪式感,特别是大口径(82mm)的适马头特别的唬人。这部相机直到现在还在,它记录了很多瞬间,也见证了很多故事。

时至今日,手里只剩下刚换的iPhone 12 Pro Max。虽然一直都在用苹果手机,但我其实并不是什么果粉。主要原因还是iphone 似乎已经变成了能打电话的相机了,尤其是这一代。加上ios系统里的专业拍摄和后期软件,拍摄、剪辑、后期、上传,一站式全部搞定。

不禁感叹,这样的生产力…只能感叹乔老爷子的牛逼了。

摇小树Vol.2 | 咖啡馆里的周末

周末没有别的事都会带上笔记本电脑选择一个咖啡馆。然后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里坐着,边品尝着这个小店的咖啡,边想想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偶尔也会刷刷手机打发时间,看看坐在咖啡馆里那些有意思的人。

一直觉得一个城市的咖啡馆的风格能代表这个城市的气质。

比如:北京咖啡馆里很文化,谈的都是那些高大上的,关乎中国和世界局势的话题,又或是各种创业融资,而感觉世界就在脚下,只需一轮天使。上海的咖啡馆里都很小资,聊得都是各种时尚名媛,明星,或者是品牌IP,而且看上去穿的也确实很名媛。杭州的咖啡馆里却很江南,说的都是些中国文化,茶道古琴,或者谈生意,并且谈生意的也人手撸一个串。
所以,咖啡馆更像是一个城市气质的浓缩,当你呆久了也许会有不同的体会。

摇小树Vol.1 | 骑摩托

摩托车,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是一个重要的物件.从我记事起,伴随我的童年.所以,我一直想自己考个照….

记得7、8岁那年.我第一次骑摩托.是爸我在一个学校的操场上教我的.那辆车叫“本田70”.现在想起应该是他的第2辆摩托.他把我放在摩托车前面的“巨大”油箱上.然后,用脚用力的蹬车发动.然后我扶着车把,他握着我的手.车就开始慢慢的启动,还是向前走.一圈一圈的开着.

摩托车是那个时代每个男人向往的交通工具.就像现在的汽车.不过,感觉起摩托更有仪式感.特别是冬天.需要戴好头盔,穿一身军大衣,围好围巾捆上护膝、最后带上手套.那时候感觉我爸是即将出征的骑士.

最后,把我包成粽子,塞在后座…..

所以,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有一种味道.就是摩托车的汽油味.

《YAOXIAOSHU》

《YAOXIAOSHU 》ZINE 是基于摇小树原创IP的非正式独立出版物/绘本:你的故事 X YAOXIAOSHU摇小树

要求:
故事内容:亲身经历的故事并>300字的原创内容。
我们将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和插画创作
经过我们认真的审核你的故事采纳后,我们会开始二次创作并在作品中说明:故事来自于“xxx”(署名发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