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小树Vol.23 | 新航海时代

小树同学大概4岁的时候。我问他长大了想做什么?他说要当宇航员。于是我给他买了一个乐高版的土星5号,用了4天的时间把它给组装起来,送给他当礼物。希望他能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如果退回几年,我会觉得当个科学家比宇航员可能跟能实现一点。但是这几年航天科技的发展,然后中国的探月和空间站的发射。spacex的猎鹰火箭和老马同学的占领火星计划。突然让我感觉有生之年好像有希望可以看到再一次登月。小树同学那一代一定能看到说不定还会看到人类登陆火星。所以,当宇航员这事貌似还有可能实现。

接下来几十年可能就是星际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摇小树Vol.22 | 贴着水面看

当你在游泳池里或者在浴缸里的时候,会不会贴着水面看。如果没有建议试一下。会有不一样的奇妙感觉。

我第一次这样做,是小时候偷偷跟大孩子去水库里游泳的时候。

那时候水很清,因为那时候还小身高不够高,跳进去水就没过了颈部,视线刚好跟水面平行。顿时就感觉整个世界被压缩分割成了上下两个空间。你既可以看到水上的世界,也可以看到水下的环境。向上阳光灿烂波光粼粼,向下安静和谐深邃神秘。周围声音忽然变的很小,而心里的声音却变的很大。
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可以瞬间屏蔽掉干扰,减弱其他的感官。你就像站在一个路口,一个人同时面对两个世界,你可以选择潜下去或者浮上来。

而后,在海里、泳池里、浴缸里都喜欢埋在水里,只留一双眼睛看世界。

摇小树Vol.21 | 放屁困境

偶尔看到小树同学在看一本《深夜放屁大赛》的绘本。于是自己也不免好奇地看了一遍。惊诧于屎屁尿故事的背后竟然有这么有趣有料。放屁说明动物们消化系统不错,看到这里,我问小树:“动物们放屁是身体健康的表现,那我们人呢?”孩子撇撇嘴:“人也一样呀,身体健康就会放屁。” 

据说日本古代还专门有一种职业,叫“屁负比丘尼”,有人会专门在贵妇人放屁时踊跃举手,自豪的承认是自己放的。时间长了,关于放屁的烦恼,还有了一个专属名词——“放屁困境”。

之前关于一个放屁困境的调查,显示54.2%的人在交往两个月到一年之间才会突破放屁困境,少部分人在交往一年之后都没有在伴侣面前放过屁。

放屁确实是件自己不能控制的事儿,会让人感到尴尬,可毕竟两人未来的日子里,抠脚、打嗝、放屁那就是常态。谁要是愿意在你面前做这些,那也算是真爱吧:)

摇小树Vol.20 | 跟自己聊聊

说“孤独”听起来有点矫情,可是有时候还挺享受这种感觉。

并且在这种感觉下,会想一些很奇怪的问题,比如我为什么是我?如果这个世界是个游戏。有时候特别想打开第三视角看看自己。这种想法很奇怪,会有种分裂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自己是经过生活或者社会深刻教育的我。学会了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和活着的技能。一路过关攒积分买装备,做事权衡利弊,量化一切看世界。比如,城市多大、房子多高、票子多少、年龄多小。

另一个自己像也从来没变过。喜欢看地上的蚂蚁天上的云。空想美好特别执拗清高。感性且脆弱,看电影会哭。。。

有时候觉得自己投胎过程是不是出现了bug。让两个灵魂塞进了同一身体里,并且特别两极。

嗯,我想跟自己聊聊。

摇小树Vol.19 | 京蹲

有一种姿势叫京蹲。不一定是北京,在北方很多地方都有这习惯。虽然看上去有些不雅,但是“蹲”下来看世界的视角不一样了心境也不一样了。

就像你多久没有看过路边的蚂蚁。

小时候你可以很在意一些小的事物,长大了社会教育我们要做人中龙凤。大家变的都很着急也很高级。穿好的衣服,去高级餐厅,想把自己变成别人眼中优秀的自己,却很少听听自己内容真实的声音,生活过的特别紧。其实不必这样,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没多少人会真的在意你。你需要做的是放松自在的做自己。比如夏天的晚上,哥几个蹲在马路牙子上,来一瓶燕京,互相聊着天儿吹着牛,看着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和车从眼前经过...偶尔碰个瓶,仰脖大口地喝一大口,然后痛快的打个嗝。
就是这样,蹲下来自由随性的活着,站起来努力的人五人六。

摇小树Vol.18 | 胖了

一直觉得发福是件很可悲的事儿。然而人一到中年,一段时间每天减压式的各种大吃大喝,白酒几两啤酒几瓶,长此以往,再加上经常熬夜,无法逃避的就是日益增加的体重。

最近过了过磅发现自己的体重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感觉要出栏了,摸了摸身上的肉感觉只有肚子再变大。记得上学时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几十个引体向上,俯卧撑。1500米也是轻轻松松。可如今这体重俯卧撑5个都做不了,手臂无力,真是太悲催了。

减肥吧!我不想成为一个胖子。(第N次开始)。

我开始准备起各种装备。运动手环、跳绳,瑜伽垫、健身手套、衣服鞋....我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它们身上。老毛病果然改不了,形式总要大于内容,干什么事情结果是其次,“姿势”一定要对。

期待几个月后的好消息。希望这次能够坚持的久一点吧。

摇小树Vol.17 | 笨拙的爸爸

小朋友的想法也许是最简单和直接的,所以有时候听起来特别的有趣。比如他对我不满的时候,会说“你是个笨拙的爸爸”。哈哈哈哈,我还是蛮喜欢这个称号的,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用笨拙这个词。

我最早的记忆是在4岁的时候。可能8岁前的人生还是模糊的,所以透过小树同学能看到年幼时候的我是什么样的。

跟小树同学的沟通,之前缺乏经验,总是用自己成人的思维去思考。他喜欢的动画和玩具在我看来太幼稚。我努力推荐优秀的动画电影,貌似他不是很感兴趣,也许我觉得的优秀只是我觉得。
自己小时候觉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现在换位想一想,好像真的是大人不理解小朋友或者缺乏耐心。小树同学总有长大成人的一天,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同学朋友,有自己的理想,有很多需要经历的事儿。

希望在这些来临之前,我可以始终成为他童年记忆里那个“笨拙的爸爸”。

摇小树Vol.16 | 冰糖葫芦

说起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应该算是冰糖葫芦。

每到冬天就会盼着巷子口卖糖葫芦的大爷能早日出现。记忆里他总是穿着一件黑色的棉衣,胳膊上套着白色的袖套,手上戴着一个巨大的军绿色的棉手套,和红色的冰糖葫芦相映衬,显得格外的酷,那辆旧旧的28自行车的车后座上永远绑着一个高高的杆子,好像是用麦子杆做的,上面插满了冰糖葫芦。

他做的冰糖葫芦特别好吃,山楂个头大,里面的籽是被挖空的,咬上去嘎嘣脆。就算还没有入口,拿在手里想象着糖的甜和山楂的酸串联在一起的那股味儿,就很开心。那个时候,总觉得幸福就是糖葫芦的味道,很甜。

而后,有几年他隔三差五的出现,后来好像再也没有来过。可是那些画面多年以后经常会在我脑海里浮现。

摇小树Vol.15 |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却总是慢一拍。

我们总是用惯性思维去感受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用即时情绪代替理性思考。双方都用自己惯用的方式去表达和传递感情,却无视对方是否真的接受这种方式。

孩子似乎很难长成父母期待的样子,而父母也同样达不到孩子心中完美的标准。这其中的落空就被各种不理解和误解,被生活中的各种琐碎所填满。最终,最亲的人就这样渐渐背道而驰,等到醒悟,等到终于和解,人已不在。

好像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话是这么说,但谁不是在遇到除生死之外的小事的时候,着急忙慌。总觉得要是这件事没成,人生就会黯淡很多。眼前的事才是大事,生死还远,没时间考虑。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没有十全十美,没有一成不变,在难熬的时间里找乐子,在不断的得到和失去里步履不停。

摇小树Vol.14 | 内卷化

这几年流行一个词叫: 内卷化。

就是努力,付出不能成正比。每天忙忙碌碌,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温水煮青蛙慢慢的被消耗殆尽。

人类进入工业化后分工越来越多细致。拿互联网行业举例,从产品、业务、开发、设计、推广等等每个环节都很细致和专业。 高速发展时相互驱动促进,过了高速发展期后就很容易进入长期停滞的自我重复状态,相互消耗。

到个体上情况也是一样,早些年的努力让自己很快的成长,之后十几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会是优势,但也可能是风险,一旦进入吃“老本”的状态就要警惕了,因为内卷化可能已经开始了。

如何解决呢?感觉这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只能是早发现早治疗,需要恰当的时候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或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需要勇气,并且有很大的风险,但如果不这么做就会进入了自我消耗状态,最后可能想改变也来不及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