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小树Vol.13 | 停下来想想

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到了2021。.

从读书到工作,这些年一直不停的的向前。年轻的时候想看看世界,想去大城市,然后不停的换工作,每次都是无缝衔接。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我前些年一直追求的,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乐此不疲。

直到前年疫情让人生踩了一脚急刹车。开始思考人生后面的规划,也会想想这些年自己经历的点滴,遇见的人,碰到的事儿。

一直在外漂泊,每天都在战斗。就像在看一部电影,从别人的视角看到我自己的人生,也会在某个节点上思考当初是如何做出的选择,是否正确。而现在看来,如果重新来一次,或许做出的选择还是相同的,因为骨子里那个固执倔强的一直跟随着我.....

人生起起伏伏有多少高光的时候就有多少曲折,不要急着赶路偶尔停下休息一下,思考一下,对自己也是另一种收获,不是吗?

摇小树Vol.12 | 侠气

男生的少年一般都有一颗“侠客”的心,行侠仗义,仗剑走天涯。

那什么是侠客心呢?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有很多的侠客,基本上是有很高的德行,做事有自己的原则,把尊严看得很重,诚信,一诺千金。这其实也是老祖宗留给后人做人的准则。

然而在当下这个逐利的时代,尊严基本等于你的经济实力。做事不讲过程,只看结果。用什么手段不重要,衡量一个人的标准直接可以量化到你有几套房,几辆车,多少存款,理想缺失,人人都向钱看,好像不再崇尚道德侠义,而变成了“英雄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状态...

相对于个人,总觉得应该守住这份侠气。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藏起来,有时会被看成异类,但还是应该尊重它,当在大是大非时可以听听心中的声音,或许很多事就会变得简单

摇小树Vol.11 | 理想之死

2021年2月虾米音乐关闭,虽然背靠阿里巴巴这颗大树,但是被资本裹挟的理想主义音乐平台挣扎几次后终于还是倒下了,另一个情怀音乐APP豆瓣FM也奄奄一息。

从虾米到douban到same这些小众APP们在前期都发展的很好,到一定规模就要面临选择,在吞下“资本”这颗伟哥后,一时的爽,后面只有被榨干的命运。   
             
在国内互联网几乎没什么理想主义的栖身之地。虽然老马在阿里内部倡导过“理想主义”. 但显然是另一种信仰的诠释。资本才是互联网行业的本质.强大且贪婪。

尽管这样但我还是相信或者希望有真正的独立小众的互联网产品能生长出来,希望中国的互联网或者商业环境能容下一些独立APP,可以让这些小苗成长成不被资本趋利的独立品牌。

总要有人做一些情怀的事,除了钱还可以有美好。

摇小树Vol.10 | 吹泡泡

最近经常想起一些童年的记忆碎片。

感觉像一个个电影镜头,用第三视角看自己童年。像是记忆的重构,却不太清楚是真实的记忆,还是想象出来的。

其中有一个片段像是我坐在平房沿上(北方农村自家院子里夏天晒粮食的地方,比较高),用麦秆沾着肥皂水吹泡泡的情景。

画面中一个晴朗的天空。云很少,阳光很刺眼。我昂着头,嘴里叼着一支麦子杆,慢慢地吹气。一个肥皂泡从麦秆一端慢慢的变大,大到挡住了我的视线,透过阳光可以看到泡泡里有很多颜色,五彩斑斓,不断变化,特别的漂亮,特别梦幻。

小心翼翼的一抖,泡泡从麦秆上脱落,慢慢的向上飘,微风一吹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然后慢慢消失在视线里...消失在蓝天里。

摇小树Vol.9 | 给自己一个拥抱

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认真的想想,虽然隐约觉得自己应该好好想想人生后面的路,但是总觉得可以再等等。

但是这几年的事和这次疫情后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好好想想。感觉过去的十几年,从年少轻狂到比较稳重,在社会上漂学会了一些活着的技能,但是自己知道骨子里的性格并没有变。零几年在北京闯荡的热情早就被冲淡,虽然不甘,但也慢慢接受了,激情慢慢消亡,活着感觉是个惯性。可现在现实逼着我必须好好想想人生的下半场该怎么踢,是防守还是反击?还是打平就行,还是努力再进一个?其实我也不知道,也许是有些恐惧。怕失去。我的心态在这近一年不断的高涨崩塌,一直循环。

最近听到一句话才让我释怀。
问: 如果被生活打败了怎么办?
答: 那就躺下,好好休息,告诉生活你是可以被打败的,但在被打败之前,请继续努力….

摇小树Vol.8 | 一种喝的文化

有人说每一个文艺青年都想开一个咖啡馆

其实到现在已经不是文艺青年想干的事情了,看看瑞幸们,中国式互联网加上资本的加持,这个行业更像是一场团购式的资本游戏。在互联网人的眼里咖啡不是饮品,而是流量入口,仅此而已,追求的是效率和标准化。

但是我心中的咖啡馆更像是一种空间介质,他有商业也必须有气质。

所以关于咖啡和咖啡馆这件事,还真的有研究过。从咖啡豆开始,阿拉比卡(Arabica)与罗布斯塔(Robusta)的区别,不同产区不同风味,包括设备,全自动和半自动咖啡机的差别,不同品牌的差别。并且买了台火箭的R58好好的体验了一下。

而折腾一遍后,却更喜欢手冲咖啡.。也学因为手冲更能保留咖啡原有的风味。而且手冲是门手艺,对水温的控制,粉的研磨度,冲的流量手法,其实都微妙的影响。理论上讲喝的每一杯都具有唯一性,就像乐手演奏,曲子里有他独特的味道….

慢慢的,越了解越敬畏。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就像中国的茶。只不过茶里有道,咖啡有术。

摇小树Vol.7 | 小黄

童年总会有几件事让人记忆犹新,其中一件是关于小黄的。

大概在我六七岁的样子,有一次回爷爷家,发现家里多了一只小黄狗。因为家里从来没有养过宠物,所以见到小黄的时候特别的开心。

听爷爷说这是前几天在门前捡到的小野狗。一直停留在门口,爷爷索性就带回家养了,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宠物用品,没有狗粮,也不会把ta当宠物养,人吃啥ta吃啥。爷爷家在海边,所以小黄顿顿有鱼吃,长的很快。

村里的狗是有野性的,而小黄平时都在家里呆着,偶尔也会自己到村里溜达…有一次我带ta到河坝上去玩,突然他挣开绳索跑出去出去,吓得我一路追了出去。最后他居然逮到一只兔子叼了回来。

过了一年,爸爸去看爷爷回来后告诉我小黄不见了,听说是被村里的人打死吃掉了.....当时我心里很伤心。从此以后,每次去爷爷家看到小黄吃东西用的铝盆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难过,有时候有些感情我们说不清道不明,可是偏偏却刻骨铭心。

摇小树Vol.6 | 关于喝酒这件事

我可能是北方人里最不能喝酒的的那个。

关于喝酒,在北方其实是生活中日常且特别有仪式感的沟通方式。不论大事小情,没有一顿酒解决不了的。开心了喝,不开心也要喝,大事要喝,小事更要喝。而且关于酒如何倒,座位的次序,该怎么敬酒,几乎是北方男人从小就要学习一门技能。一点都不亚于吃西餐的那些规矩。

记得10几岁的一个春节,我终于获准参与到这个家族成年男性吃饭的餐桌,并且开始长达几年的倒酒生涯。那时候我没有位置,只能站在炕前,为大人们倒酒, 但还是很高兴,因为我知道从那一刻开始,他们开始慢慢不把我当小孩子看了,并且我也可以喝酒了。工作后我也时不时的喝点,但也就两瓶啤酒的量。

前段时间我开始喜欢喝白酒和威士忌,跟吃辣一样够劲儿。

摇小树Vol.5 | 动态生活

出来这些年去过很多的城市,不是旅行,应该算是“旅居”吧。

其实就是到不同的城市赚钱打工,有人说干互联网的叫“互联网民工”,我这应该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了。
年轻的时候在外面漂泊,特别想要个安定的生活状态,所以总是买很多东西,特别是厨房用品,锅碗瓢盆,虽然平时也不怎么做饭,但是感觉能在家做饭吃是一个安稳的象征,更有家的感觉,虽然自己的厨艺并不怎么样。所以面临搬家的时候就比较慌了,大包小包,各种纸箱,有时甚至多到一辆车都不够拉装,感觉特别麻烦。

而现在早已经习惯了这样“动态”的生活,相反固定在一个城市反而会感到不安,东西控制的也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尽量一个背包加一个旅行箱就可以搞定。

生活不易,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心态,有时做一些减法可能会更轻松。

摇小树Vol.4 | 灵感马桶

曾搜索过“灵感”这个词,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通常搞创作的学者或科学家常常会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状态的想法或研究。

现在做什么事情好像都需要灵感。比如作家需要到村里找,画家需要到山上找,导演需要到姑娘家找。

而我比较喜欢坐在马桶上找灵感。

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还是安静、方便、舒适......

现在的手机很智能,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你有个想法可以迅速的用手机进行查找,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帮你分析,如果需要采购什么东西,下载什么资料,可以有一堆应用帮到你,甚至一泡屎的功夫这件事情就解决了。

但光有手机还不行,如果没有马桶,你蹲在那里解决这些事是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技巧的。

所以现在的马桶设计的也特别讲究人体工程学,久坐不累,而且还有加热。

我最近买的马桶竟然还有提醒功,掐好时间,20分钟找灵感有理有节。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