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小树Vol.18 | 胖了

一直觉得发福是件很可悲的事儿。然而人一到中年,一段时间每天减压式的各种大吃大喝,白酒几两啤酒几瓶,长此以往,再加上经常熬夜,无法逃避的就是日益增加的体重。

最近过了过磅发现自己的体重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感觉要出栏了,摸了摸身上的肉感觉只有肚子再变大。记得上学时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几十个引体向上,俯卧撑。1500米也是轻轻松松。可如今这体重俯卧撑5个都做不了,手臂无力,真是太悲催了。

减肥吧!我不想成为一个胖子。(第N次开始)。

我开始准备起各种装备。运动手环、跳绳,瑜伽垫、健身手套、衣服鞋….我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它们身上。老毛病果然改不了,形式总要大于内容,干什么事情结果是其次,“姿势”一定要对。

期待几个月后的好消息。希望这次能够坚持的久一点吧。

摇小树Vol.17 | 笨拙的爸爸

小朋友的想法也许是最简单和直接的,所以有时候听起来特别的有趣。比如他对我不满的时候,会说“你是个笨拙的爸爸”。哈哈哈哈,我还是蛮喜欢这个称号的,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用笨拙这个词。

我最早的记忆是在4岁的时候。可能8岁前的人生还是模糊的,所以透过小树同学能看到年幼时候的我是什么样的。

跟小树同学的沟通,之前缺乏经验,总是用自己成人的思维去思考。他喜欢的动画和玩具在我看来太幼稚。我努力推荐优秀的动画电影,貌似他不是很感兴趣,也许我觉得的优秀只是我觉得。
自己小时候觉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现在换位想一想,好像真的是大人不理解小朋友或者缺乏耐心。小树同学总有长大成人的一天,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同学朋友,有自己的理想,有很多需要经历的事儿。

希望在这些来临之前,我可以始终成为他童年记忆里那个“笨拙的爸爸”。

摇小树Vol.16 | 冰糖葫芦

说起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应该算是冰糖葫芦。

每到冬天就会盼着巷子口卖糖葫芦的大爷能早日出现。记忆里他总是穿着一件黑色的棉衣,胳膊上套着白色的袖套,手上戴着一个巨大的军绿色的棉手套,和红色的冰糖葫芦相映衬,显得格外的酷,那辆旧旧的28自行车的车后座上永远绑着一个高高的杆子,好像是用麦子杆做的,上面插满了冰糖葫芦。

他做的冰糖葫芦特别好吃,山楂个头大,里面的籽是被挖空的,咬上去嘎嘣脆。就算还没有入口,拿在手里想象着糖的甜和山楂的酸串联在一起的那股味儿,就很开心。那个时候,总觉得幸福就是糖葫芦的味道,很甜。

而后,有几年他隔三差五的出现,后来好像再也没有来过。可是那些画面多年以后经常会在我脑海里浮现。

摇小树Vol.15 |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却总是慢一拍。

我们总是用惯性思维去感受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用即时情绪代替理性思考。双方都用自己惯用的方式去表达和传递感情,却无视对方是否真的接受这种方式。

孩子似乎很难长成父母期待的样子,而父母也同样达不到孩子心中完美的标准。这其中的落空就被各种不理解和误解,被生活中的各种琐碎所填满。最终,最亲的人就这样渐渐背道而驰,等到醒悟,等到终于和解,人已不在。

好像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话是这么说,但谁不是在遇到除生死之外的小事的时候,着急忙慌。总觉得要是这件事没成,人生就会黯淡很多。眼前的事才是大事,生死还远,没时间考虑。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没有十全十美,没有一成不变,在难熬的时间里找乐子,在不断的得到和失去里步履不停。

摇小树Vol.14 | 内卷化

这几年流行一个词叫: 内卷化。

就是努力,付出不能成正比。每天忙忙碌碌,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温水煮青蛙慢慢的被消耗殆尽。

人类进入工业化后分工越来越多细致。拿互联网行业举例,从产品、业务、开发、设计、推广等等每个环节都很细致和专业。 高速发展时相互驱动促进,过了高速发展期后就很容易进入长期停滞的自我重复状态,相互消耗。

到个体上情况也是一样,早些年的努力让自己很快的成长,之后十几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会是优势,但也可能是风险,一旦进入吃“老本”的状态就要警惕了,因为内卷化可能已经开始了。

如何解决呢?感觉这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只能是早发现早治疗,需要恰当的时候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或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需要勇气,并且有很大的风险,但如果不这么做就会进入了自我消耗状态,最后可能想改变也来不及了。

摇小树Vol.13 | 停下来想想

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到了2021。.

从读书到工作,这些年一直不停的的向前。年轻的时候想看看世界,想去大城市,然后不停的换工作,每次都是无缝衔接。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我前些年一直追求的,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乐此不疲。

直到前年疫情让人生踩了一脚急刹车。开始思考人生后面的规划,也会想想这些年自己经历的点滴,遇见的人,碰到的事儿。

一直在外漂泊,每天都在战斗。就像在看一部电影,从别人的视角看到我自己的人生,也会在某个节点上思考当初是如何做出的选择,是否正确。而现在看来,如果重新来一次,或许做出的选择还是相同的,因为骨子里那个固执倔强的一直跟随着我…..

人生起起伏伏有多少高光的时候就有多少曲折,不要急着赶路偶尔停下休息一下,思考一下,对自己也是另一种收获,不是吗?

摇小树Vol.12 | 侠气

男生的少年一般都有一颗“侠客”的心,行侠仗义,仗剑走天涯。

那什么是侠客心呢?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有很多的侠客,基本上是有很高的德行,做事有自己的原则,把尊严看得很重,诚信,一诺千金。这其实也是老祖宗留给后人做人的准则。

然而在当下这个逐利的时代,尊严基本等于你的经济实力。做事不讲过程,只看结果。用什么手段不重要,衡量一个人的标准直接可以量化到你有几套房,几辆车,多少存款,理想缺失,人人都向钱看,好像不再崇尚道德侠义,而变成了“英雄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状态…

相对于个人,总觉得应该守住这份侠气。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藏起来,有时会被看成异类,但还是应该尊重它,当在大是大非时可以听听心中的声音,或许很多事就会变得简单

摇小树Vol.11 | 理想之死

2021年2月虾米音乐关闭,虽然背靠阿里巴巴这颗大树,但是被资本裹挟的理想主义音乐平台挣扎几次后终于还是倒下了,另一个情怀音乐APP豆瓣FM也奄奄一息。

从虾米到douban到same这些小众APP们在前期都发展的很好,到一定规模就要面临选择,在吞下“资本”这颗伟哥后,一时的爽,后面只有被榨干的命运。   
             
在国内互联网几乎没什么理想主义的栖身之地。虽然老马在阿里内部倡导过“理想主义”. 但显然是另一种信仰的诠释。资本才是互联网行业的本质.强大且贪婪。

尽管这样但我还是相信或者希望有真正的独立小众的互联网产品能生长出来,希望中国的互联网或者商业环境能容下一些独立APP,可以让这些小苗成长成不被资本趋利的独立品牌。

总要有人做一些情怀的事,除了钱还可以有美好。

摇小树Vol.10 | 吹泡泡

最近经常想起一些童年的记忆碎片。

感觉像一个个电影镜头,用第三视角看自己童年。像是记忆的重构,却不太清楚是真实的记忆,还是想象出来的。

其中有一个片段像是我坐在平房沿上(北方农村自家院子里夏天晒粮食的地方,比较高),用麦秆沾着肥皂水吹泡泡的情景。

画面中一个晴朗的天空。云很少,阳光很刺眼。我昂着头,嘴里叼着一支麦子杆,慢慢地吹气。一个肥皂泡从麦秆一端慢慢的变大,大到挡住了我的视线,透过阳光可以看到泡泡里有很多颜色,五彩斑斓,不断变化,特别的漂亮,特别梦幻。

小心翼翼的一抖,泡泡从麦秆上脱落,慢慢的向上飘,微风一吹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然后慢慢消失在视线里…消失在蓝天里。

摇小树Vol.09 | 给自己一个拥抱

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认真的想想,虽然隐约觉得自己应该好好想想人生后面的路,但是总觉得可以再等等。

但是这几年的事和这次疫情后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好好想想。感觉过去的十几年,从年少轻狂到比较稳重,在社会上漂学会了一些活着的技能,但是自己知道骨子里的性格并没有变。零几年在北京闯荡的热情早就被冲淡,虽然不甘,但也慢慢接受了,激情慢慢消亡,活着感觉是个惯性。可现在现实逼着我必须好好想想人生的下半场该怎么踢,是防守还是反击?还是打平就行,还是努力再进一个?其实我也不知道,也许是有些恐惧。怕失去。我的心态在这近一年不断的高涨崩塌,一直循环。

最近听到一句话才让我释怀。
问: 如果被生活打败了怎么办?
答: 那就躺下,好好休息,告诉生活你是可以被打败的,但在被打败之前,请继续努力….